2、双流向新风系统设计
3、全热交换新风系统设计
4、地送新风系统设计
5、净化型新风系统设计
单向流——“强制排风,自然进
![]() |
排风主机放在卫生间吊顶内,在卫生间、卫生间周围的过道或墙上各布置一个排风口。通过排风口的排风,形成以卫生间、过道等空气相对浑浊的区域为中心的负压区,同卧室、客厅的窗式(墙式)新风器形成稳定、有效的气流组织,从而使污浊气体排出室外,新鲜气体进入室内,让整个房间时刻保持良好的空气环境。 |
以建筑面积100㎡,得房率80%,层高3m的公寓为例,其整体空间为:
100*0.8*3=240 m³
假设屋内家具体积占整体空间的15%,则实际需要通风的空间为:
240*(1-0.15)=204 m³
根据国家住宅通风标准,
每人每小时需要30立方米的新风量,行业内一般按照换气次数0.6-1.2次选择(此行规高于国家标准)。则需要的的通风量为:
204*0.6 m³ ~ 204*1.2 m³ 即:122 m³ ~ 245 m³
根据这个风量范围,结合业主对通风效果及造价成本等要求,可以选择以下新风机型:
主机:NEB.200、NEB.320
30平米单流向新风系统设计

双流向新风系统设计
双流向——送、排风由一台风机完成
![]() |
主机放在客卫内。管道尽量走公共吊顶区域,在卫生间、过道等空气相对浑浊的位置布置若干个排风口。同时在卧室、客厅、书房等人员活动的地方布置新风口。两者之间形成稳定、有效的气流组织,从而使污浊气体排出室外,新鲜气体进入室内,让整个房间时刻保持良好的空气环境。 |
![]() |
双向流——“强制排风,强制送风”送、排风配比:>0.5:1 |
送、排风口布置成合理的对流形式,排风尽量布置在空气较污浊的区域,送风口可与空调出风口配合布置,保证良好的气流组织。使污浊气体排出室外,新鲜气体进入室内,让整个房间时刻保持良好的空气环境。 |
![]() |
热交换主机放在设备平台上,管道尽量走公共吊顶区域,在卫生间、过道等空气相对浑浊的位置布置若干个排风口。同时在卧室、客厅等人员活动的地方布置新风口。两者之间形成稳定、有效的气流组织,从而使污浊气体排出室外,新鲜气体进入室内,让整个房间时刻保持良好的空气环境。 |
新风选型说明
热交换主机放在设备平台上,管道尽量走公共吊顶区域,在卫生间、过道等空气相对浑浊的位置布置若干个排风口。同时在卧室、客厅等人员活动的地方布置新风口。两者之间形成稳定、有效的气流组织,从而使污浊气体排出室外,新鲜气体进入室内,让整个房间时刻保持良好的空气环境。
热交换一般应用于民用高档住宅
以建筑面积180㎡,得房率80%,层高3m的公寓为例,其整体空间为
180*0.8*3=432 m³
假设屋内家具体积占空间的15%,则实际需要通风的空间为
432*(1-0.15)=367 m³
根据国家住宅通风标准,每人每小时需要30立方米的新风量,行业内一般按照换气次数0.6-1.2次选择(此行规高于国家标准)。则需要的的通风量为
367*0.6 m³ ~ 367*1.2 m³ 即:220m³ ~ 440 m³
在住宅中我们室内抽风口优先放置的区域应当是卫生间、过道等空气较污浊的区域,在室内吊顶允许的情况下,也可在客厅或主要卧室放置抽风口。进风器的位置一般选择在室内人口众多或人们经常活动的区域。如果卧室内同时有抽风口与进风器时,抽风口与进风器之间的位置应尽量在对角线上,使得该区域气流组织最合理有效。
在商用场所,排风口应尽量靠近空气污浊区域,送、排风口应尽量拉开距离,保证在需要通风区域内气流组织良好。
噪音原因:一部分是马达运转的噪音,一部分是风高速流动产生的噪音
1.不能够将硬管直接连接新风主机,新风主机与管道的连接处应采用软管连接
2.新风主机安装在储物间、卫生间的天花吊顶内。
3.将主机的硬件吊挂,改成弹簧吊,尽量减少主机的噪音产生;
4.增加风管管径,降低风速。
误区认识:空调除湿=新风除湿?
除湿能效;除湿新风既可以引进新风,又可以除湿。新风除湿机1KW的电能可以产生2KG/H的 除湿量,除湿能效高。而空调除湿功能是属于附带功能,其一般采用的会是低风除湿,能效比较低,因为空调是按制冷制热的工艺来设计的,其系统设计时不会考虑除湿功能。空调1KW的电能只能产生 约0.8KG/H的除湿量。

误区认识:空调除湿=新风除湿?
新风除湿机可接管道引到房间的各个角落,而空调只能局部循环。
![]() |
![]() |
空调局部除湿 | 整个房子除湿 |
空调除湿会越除越冷,特别是在17度-25度之前,因为是边制冷,边除湿,房间内会越来越冷,非常不舒适。而新风除湿却不会。
![]() |
![]() |
空调除湿气温低 | 除湿机除湿不受温度影响 |
